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温州老社区自行车库门可罗雀 遭遇去留尴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摩托车车库曾作为温州小区稀有配套设施,曾是高端洋气上档次小区的重要卖点。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市区百里坊、上陡门、蒲鞋市等多个社区发现,昔日“一位难求”的自行车库却门可罗雀。不少社区车库甚至“关门大吉”。这种看似过时的配套设施拆之可惜,改之不易,遭遇去留的尴尬。

自行车库“春天”不再

百里坊社区范围内,共有4个自行车车棚,其中百里东路19-29号就有三个。目前仅一个还在“营业”。“关门是无奈之举。现在一个车棚都还停不满呢。”百里坊社区主任林伟说。

据周边居民介绍,百里东路19-29号,80年代初交付。那时,居民基本都是“骑兵”。为了规整停车,给居民的“坐骑”安个家,当时的居委会决定,搭建三个自行车车棚。

“那时,周边住宅都没有车库,这儿建三个都不够用呢。”住户周先生回忆道。

而上陡门一带,自行车车棚分布更为集中,单芳园一个社区内,就有7个自行车车棚。上陡门4组团住户邓女士回忆,在刚交付的90年代,就和现在开车的人抢车位一样,自行车车位,也要先到先得,得用抢的。“下班晚了,抢不到,就只能自己扛回家了。”

但如今,“没一个能停满车的。”该社区一工作人员介绍道。

自行车库成闲置空间

面对车库经营难,不少社区也希望能利用和改造车棚。但改变原有功用,规划程序复杂,且容易影响社区“骑兵”的权益,保留现有功能,又有现实困难。

对上述老小区来说,自行车车库出让费是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但“骑兵”锐减,租车费收不上来,近年来,愿意承包车库的人,越来越难找了。

为维持车库运作,近年来芳园社区车库的出让费几乎只跌不涨。近百平方米的空间,一年只能租几百元钱。而蒲鞋市社区也表示,24小时保管员越来越难找,车库运作日渐困难。不少承包人在看车的同时,干起了副业。如百里东路29号车库里,除了停车、修车,承包人还设摊缝补衣服。“不然这点租车费哪够生活。”

据了解,自行车库成闲置空间的现象在我市并不少见,水心、上陡门、蒲鞋市、下吕浦等住宅区均有类似现象。

闲置自行车库的妙用

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这些宽敞的空间闲置着,不少住户认为实在是太浪费了。不过许多社区也将空置的自行车库重新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空间作用效用。

去年2月,由自行车库改造而成的菱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张,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阅读、日间托管、聊天的场所。菱藕社区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社区的车和摩托车越来越少,好几个车库出现了闲置,考虑到社区老年人较多,便将闲置的菱组团的车库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此外,该社区另一处自行车车库改造也已列入计划,计划将建老年人康复中心。

而与菱藕社区相邻的水心社区则也将社区榆组团的车库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早在几年前,水心社区便已将榕组团车库腾出部分场地作为社区失业居民再就业场所,让失业人员在此处搭装圆珠笔等。

本月初,我市首家免费素食馆开张,每天为社区居民提供300份免费午餐。素食馆所在地的前身便是社区自行车库。近年来,该车库几乎空置。经社区多方努力,将居民非机动车统一安置,这个爱心素食馆也得以开张。此外,还有青园社区将西子小区的车库隔出部分作为社区老年文艺团队排练的练功房。